星二代高宇洋反归化日本U22 三选择决定人生折射中日足球差异

时间:2023-03-10 08:56:47 来源:搜狐

导读:相信所有关心青少年足球的人,多数都对高宇洋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就像郝海东的儿子郝润泽、高仲勋的儿子高准翼一样,作为前国脚高升的儿子,高宇洋也是标准的星二代球员。此

相信所有关心青少年足球的人,多数都对高宇洋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就像郝海东的儿子郝润泽、高仲勋的儿子高准翼一样,作为前国脚高升的儿子,高宇洋也是标准的星二代球员。此前他已经因为代表日本高中夺得冠军、选择日本国籍、代表日本青年队出战土伦杯等新闻几次上过热搜,这一次,因为入选日本国奥队,他再次进入中国球迷的视野。

在中国爱上足球的星二代,被日本青训体系培养成才

高宇洋此次入选日本U22,将参加麒麟挑战杯等一系列比赛,为明年年初进行的U23亚洲杯决赛备战。由于2020年奥运会在东京进行,日本足协对这届日本国奥寄予厚望,甚至招入了在欧洲踢球的安部裕葵等天才少年。高宇洋并非最初的首选,他是因为对阵巴西国奥曾经梅开二度的核心球员田中碧受伤而顶替入队的。

高宇洋的成才之路与他的父亲息息相关。

前国脚高升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辽宁十冠王时期的核心,长期入选国足,代表国足征战过1988年奥运会。1991-93年,高升在日本富士通(川崎前锋的前身)踢球,退役后又在该队执教多年,精通日语,娶了日本妻子,高宇洋1998年在日本出生。

2003年,高升回国进入辽宁宏运教练组,高宇洋跟在他的身边。那一年,高升带着当时16岁的于汉超那一批球员在外面踢比赛,5岁的高宇洋跟着他们同吃同住三个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爱上足球,开始在大连接受足球训练。2005年,高升离开辽足,回到日本川崎前锋担任梯队教练,几年后,高宇洋来到日本,进入川崎前锋U12梯队接受训练,并因此走上足球之路。t

三次选择改变足球人生,高宇洋因何留在日本?

如果说高宇洋最初接触足球、去日本加盟川崎梯队,都有父亲浓重的烙印,那之后的三次重要选择彻底改变了足球人生,则让人感慨很多。

在川崎前锋U15梯队向上升级的时候,高宇洋面临两条路,继续走职业梯队还是去高中读书,最终他的选择是日本足球名校市立船桥高中。如果放在中国,15、6岁放弃职业梯队选择校园足球,从校园足球或者全运会梯队重新职业队的成才案例并非没有,但是概率已经非常低。日本却不是这样,高宇洋以10号主力的身份率领球队获得了2016年“夏天的全国大会”冠军,引起了多支J联赛的球队的关注。

高宇洋加盟了大阪钢巴,作为U23梯队的队长,率领球队征战日本J3联赛。18岁时,他面临国籍选择,第一次选择了日本;20岁时,他可以更改国籍选择,此时曾经有新闻报道,大连一方等球队尝试让他改变国籍,回国以U23球员身份参加中超,但他依然选择了日本,之后入选国奥参加土伦杯,彻底变成一个日本球员。

高宇洋为何一直坚定地选择日本?他的父亲高升之前接受采访时说,儿子的所有决定都由自己负责。因此,或许日本足球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他从小到大在日本亲历了所有经历带来的感受,那些东西远比金钱的吸引力更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高升曾经作为冈田武史的助手,在2012年回到中超执教,2013年年底又接手辽足,成为新任主帅,但是14赛季只执教了几轮就匆忙辞职,从此逐渐远离了中国足球。在他这段回国期间,正值中超的低谷复苏期,高宇洋没有跟随,而是在日本中学就读。不知道,高升在这段时间对中国足球的体会,是否影响了儿子的最终选择。

高宇洋或许还不够出色,但中日体育的差异已逐渐拉大

就算高宇洋选择中国国籍,他也未必能入选中国国奥,至少无法靠一个人的力量改变国奥命运。

高宇洋今年夏天入选日本U22参加土伦杯,是因为当时日本有部分精英去了世青赛,部分人将参加美洲杯,此次顶替入选国奥也是因为有多名核心受伤。而在日本国内联赛中,20岁时高宇洋曾经进入大阪钢巴一线队,首发多场比赛并贡献2次助攻,但随着球队落入保级深渊,他逐渐成为边缘人物,今年被租借到J2球队山口雷诺法,该队的成绩不够理想,高宇洋的发挥也一般。

换句话说,身高只有1米72的高宇洋的绝对实力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只是在日本强大的青训体系架构里,很多球员都具备在体系中贡献力量的能力。他的选择或许很明智,留在日本,他可以一直在体系中找寻机会;如果回到中国,以他的身体条件并没有绝对优势,也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日本体育从中国归化人才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但此前乒乓球的小山智丽和张本智和,篮球的张本天杰、李镔武,再到排球领域的李博、松本亚弥华,这些人都是因为日本相关项目的水平更低而去寻找机会,类似于中国足球的归化模式。

日本足球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使用过类似的归化模式,但现在,他们的体系更成熟、更完善。中日足球的归化路线思路已经完全不一样。在纪录片《足球少年养成》第二季中,我们可以看到,随便在日本的高中球队里都有不同肤色、不同血缘的年轻球员,甚至包括从北京去的中国学生周余冶。这在日本校园体育里绝对不是个例。

他们现在或许还没选择国籍,未来或许不是人人都会选择日本国籍,但从小深入接触日本足球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逐渐成熟的球员们,至少会把为日本效力当做首选之一。而且,他们一旦加入日本国籍,可以毫不费力地融入各种俱乐部和国字号球队,完全接受日本的足球理念。

反观中国足球,不管是艾克森、高拉特这样的非血缘归化,还是李可、侯永永这样的血缘归化,所有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缺少对中国足球、中国文化的理解,终究只是改变了国籍的外国人,且不说能力如何,即使入选国足,他们想发挥百分百的能量也非常困难,而且没有持续性。

高宇洋的经历或许会给我们更多反思,但反思的核心,不该是为何流失了一个人才、或者怎么去归化更多球员,而是如何从基础青训开始,建立起完整的中国足球的模式。只有这个模式搭建成熟,往后往里添加内容,才会真正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