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0:53:14 来源:搜狐
来源/ESPN
作者/加布里埃尔-马尔科蒂(意大利著名体育记者,ESPN及《泰晤士报》专栏作家)
北京时间周六凌晨,VAR将在英超联赛中上演自己的处子秀,这也意味着英格兰足球也终于要跟欧洲其他主流联赛保持同步的节奏了。与此同时,IFAB(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也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对《足球竞赛规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了更新。所以在新赛季即将揭幕之际,与英超联赛有关的球员、教练以及球迷们都很有必要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其中的细节。
这段虚拟的问答或许可以帮助到大家——
Q:对于VAR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在世界杯、足总杯、女足世界杯、欧冠联赛(淘汰赛阶段)以及其他海外联赛都看到过它的身影……这难道不够吗?至于《足球竞赛规则》,为了普及规则IFAB甚至制作了一款App!我们有必要下载吗?
A:我了解你的感受。但我也可以向你保证——它或许就会发生在联赛的第一轮——某位英超主教练就会当众搞错规则,或者电视中出现的某位嘉宾主持会因为不了解VAR的使用规则而当众出丑。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还包括:球迷们会因为某位裁判“依据新规”而不是“依据常识”执法而对其进行责骂……
所以说,这就像是每年一次的牙齿检查。有时候很麻烦,但却很有必要。在看球之前,我们还是先把某些事情搞清楚为妙。
Q:从何说起?
A:先从VAR和更改的规则说起。你发自内心地厌恶VAR?很好,尊重你的观点,但它既然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还得面对它。你或许会觉得如果能在比赛中采用一种“挑战机制”,其效果还能更好?或者干脆就把最终决定权授予那些坐在屏幕前的裁判员得了?但很遗憾,现行的规则没有这些内容。
你也讨厌IFAB这群家伙又来修改比赛规则吧?“去别处找存在感,别来烦我们!”这或许就是你们的内心独白。但他们却已经把这些新规则写进了《足球竞赛规则》,并要求裁判和球员们必须遵守……
Q:好吧,他们肯定会这么做。那么球员、俱乐部、媒体和球迷会接受它吗?
A:我相信大多数接触过VAR的人都会相信它很有帮助。随着对于规则的了解,看台上球迷朋友们面面相觑的场景将会变得越来越少,但它还是很难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无缝衔接”。无论在澳超联赛、美国大联盟还是意甲或西甲,VAR在使用初期都出现过别扭的磨合问题。欧冠联赛和世界杯,已经算是问题和争议较少的两项赛事了,但你必须要明白:这两项赛事都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主裁判以及最有经验的VAR裁判。而英超联赛则不然,他们聘请的全都是本土裁判,而没有通过其他国家或联赛组织寻求帮助。
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训练每位裁判,尤其是那些VAR裁判。他们不仅要迅速地处理好眼前的视频信息,而且还要跟当值主裁判进行实时、有效的交流,主观地告知主裁判哪些判决应该被推翻或维持。换句话说,他们需要擦出合作的火花,而这也需要一些时间。
Q:英超联赛不是说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裁判现场观看视频回放的次数吗?
A:没错,但他们也不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掩盖错误。理论上,每位裁判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罚,但你根本无法保证这一点。我们还需要指出的是:现场视频回放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纠正主裁判先前做出的判罚。当主裁判没有看到或没有看清楚某些状况时,它同样也会发挥作用。
还记得2018世界杯决赛的那次点球判罚吗?它的介入并不是因为主裁判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而是因为他压根就没看到那记手球动作。
Q: 回看视频对于比赛产生的干扰又该怎么讲?以后每场比赛都得补时15分钟吗?
A:我觉得没必要太担心。首先,回看视频的频率其实并不高。在大部分欧洲主流联赛中,平均3-4场比赛才会出现1次。而上赛季在英格兰足总杯进行试用期间,也是平均5场才出现1次(69场出现了14次);其次,想要解决补时过长的方式也很简单:规定比赛的伤停补时不允许超过5分钟就行了(除非发生伤病或意外突发事件)。
Q: 谈谈点球规则的修改吧——在点球罚出之前,门将只需确保一只脚踩在门线上就行了?这似乎已经在女足世界杯中造成了混乱?
A:没错,确实没必要。先前的规则是(门将)必须双脚都踩在线上,但在大部分场合下裁判们其实盯得不严。现在规则虽然改成一只脚即可,但裁判们反而加大了监督力度。对于英超联赛而言,这不算什么重大变革,因为比赛中不存在互射点球的环节。
Q: 那么越位规则呢?现在的规定好像是,哪怕只有一只手或一个手臂被察觉提前出现在了最后一名防守球员与门将之间的区域,就可以确认为越位犯规?
A:是的,但这个规定早已经推行很多年了。只是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开始取代了助理裁判的双眼,这条规则才会如此引人瞩目。这里面的技术不仅仅只包括高清摄像,还需要利用动态画面的定格与抓取技术,三维立体成像技术等等——这可不仅仅是某人对着电视银幕划条线那般简单。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外界还会对画面的清晰程度、球员最后触球的定格时间进行讨论。但新技术总比一个全速奔跑了40码、两只眼睛需要分别盯着不同球员的助理裁判更靠谱吧?
Q: 我最担心的是关于“手球”的问题。如果皮球在经由防守方无意手球触碰后进门,这粒进球就会被宣判无效,而是由进攻方主罚定位球或点球——这么修改规则有必要吗?而且新规则的推出是否会导致裁判吹罚更多的手球犯规?
A: 严格意义上讲,这条规则其实跟VAR本无关系。但随着VAR的介入,吹罚也确实会随之变得更为严格了。
首先,我必须要解释一下这条规则遭到修改的必要性。毕竟先前使用的“故意手球”与“无意手球”本身就会带来较大的争议空间,不同联赛环境的裁判都会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这条规则。比如在西班牙,裁判就对手球犯规吹得比较严格;而在英格兰,情况却截然相反,裁判一般都倾向于让它“滑过去”——除非他认定你是故意的。
新规则的修改能确保判罚保持其一致性。我认为大部分人都会同意新规则的主张,即不允许借助手/手臂来得分(哪怕不是故意的)或者借助手臂与肩膀之间的部位来阻挡射门(这几乎就等同于手球)。当然,新规则里还是出现了“故意扩大防守范围”等字眼,这又给裁判留下了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我相信在英格兰的足球赛场上,你们还会看到裁判针对手球动作网开一面的情况。
Q: 所以在VAR和新版规则介入的这段日子里,会实现平稳过渡吗?
A: 不能!就像我前文所说的那样,会产生一系列磨合上的问题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它们的出现,会改变一位裁判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就像比赛中的后卫球员一样。(VAR和新规则)使得后卫在防守过程中必须更加小心自己的动作,而且还会鼓励他们更多地尝试使用造越位战术。但既然他们都是职业球员,适应规则也属于他们的工作。就像当初适应门将不能手接回传球的规则一样,他们早早晚晚都会适应的。
在最初的几个月,媒体上会充斥大量抱怨和批评之词,但我们依然还得继续前进。一方面原因在于,VAR确实意味着技术上的进步;另一方面原因则在于,我们早晚会对这类抱怨之词感到厌倦,并试图找寻值得关注的其他事情。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要掌握住其中的精髓。
Q:什么精髓?
A: 交流!英超联盟已经承诺会对外界进行实时交流——无论在电视银幕前还是比赛现场——目前18座球场都已经搭设了大银幕,可以确保现场球迷知晓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着什么。而且在赛后,这些画面也会成为解释裁判或VAR为何如此判罚的证据。我相信久而久之,大部分球迷都会适应它的存在,甚至还会主动接受它。
译者/Pac-Man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