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席】发布之日便存在漏洞的政策 为何方才打上补丁

时间:2023-08-15 08:57:22 来源:搜狐

导读:2017年1月,中国足协出台中超新政1.0版。其中规定:两名U23球员必须进入18人名单,其中一名必须首发。当时就有大量围观群众指出:如果有俱乐部将U23球员首

2017年1月,中国足协出台中超新政1.0版。其中规定:两名U23球员必须进入18人名单,其中一名必须首发。当时就有大量围观群众指出:如果有俱乐部将U23球员首发出场一分钟后旋即换下,通过牺牲一个换人名额来取得该位置的补强,这是不是很打脸,也很伤年轻球员的心?

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新政颁布之日始,中超赛场上就出现了大量将U23球员秒换下场的闹剧。那一年,上海上港队19岁小将张华晨成为了一个典型——每场他都面临冲不冲澡的问题。因为一旦首发登场,留给他的时间就不多了。他场均遛弯十来分钟,联赛打到第六轮时,累计出场时间才突破了90分钟。

这一怪诞的现象无遮无拦地延续到了本赛季。主帅为了追求成绩,露骨地将这一政策走了过场。比如,河南建业首发U23球员杨国元就连续获得过在第120秒钟和第90秒种被立刻替换下场的体验。此时,他很可能还没找到需要对位的球员。

四个月后,足协又出台了新政2.0版。其中要求:从2018赛季起,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球员,必须与比赛累计上场外援人数相同。这一新规在确保本土年轻球员拥有更多出场时间的同时,挤压了外援的比赛空间。

此时,一些俱乐部已经跃跃欲试地花高价购买了外援,而新规的公布则是对投资人商业消费行为的沉重抑制与打击。

如今,足协从第16轮联赛开始执行的新政3.0版可以说是对老版的一次重大修正。新规要求始终有一名U23球员在场,这让开场秒换的中超怪现状得以抑制。而外援方面则可以有4人先后登场,也尽可能地尊重与保障了投资人的利益。所以,这一新规在前期放风试探时,便获得了舆论的好评以及大多数俱乐部的拥护。

只是,历时两年半才得以纠偏,这一试错成本显得有点高。如果能够更早一点进行纠偏,或许也就不必出现“联赛半程更改规则”的怪异与无奈之举了。

那么问题来了:广大球迷从2017年新规发布之日起便一眼就能看到的漏洞,为何直到现在才迟迟打上了这枚补救的补丁呢?

PP体育记者郑晓蔚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